明夷于飞

这里是sp。
决定把所有梦境和现实相关搁在这里,你们可以在另一个地方找到半梦半醒间的呓语。
一句话:脑洞、三次、乱七八糟的安利。

【闲扯】论北宋谥号等级

Asphier Yang:

码着!


北邙山下尘:



知乎回答存档。


原题地址:戳这




北宋文武大臣谥号的用字取自《谥法》(据说出于周公)。


谥法的格式大概是这样的↓


【经纬天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慈惠爱民曰文。愍民惠礼曰文。赐民爵位曰文。】


【刚彊直理曰武。威彊敌德曰武。克定祸乱曰武。刑民克服曰武。夸志多穷曰武。】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在“周公谥法”的基础上,复增五十五字(美谥七十一字为一百字,平谥七字为二十字,恶谥十七字为三十字),凡一百五十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四)


了解北宋谥法的情况可以参看苏洵所撰《谥法》。




下面举例说明北宋文武大臣谥号的情况。


武将情况比较简单,看“武”字就好了。有“武”字不一定是一流将领,没“武”字一定不是一流。


“武”字一般在前面(也有放在后面的,比如李继勋谥庄武),至于另一个字则因人而异,比如:


石守信谥武烈、高怀德谥武穆、潘美谥武惠、曹翰谥武毅、曹璨谥武懿、王德用谥武恭、狄青谥武襄、贾逵谥武恪等。


这些谥号之间有绝对的高下之分吗?我觉得是没有的,只是代表有关部门对该武将为人性格的评价而已。


当然公认的武将第一谥我认为还是有的,那就是李继隆身为北宋第一名将(啊我感觉潘美等人的棺材板要压不住了)+皇帝的舅舅双重BUFF加持才拿到手的“忠武”。




再来看文臣。


为了更好地说明文臣谥号的情况,答主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及《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和《宋史》的记载,整理了宋太宗至哲宗(不含太祖是因为太祖朝几乎没有赠谥,不含徽钦是自表道君父子黑立场_(:з」∠)_)六朝的文臣谥号简表如下(排版略渣,见谅):


当朝皇帝赠谥年份姓名级别谥号


宋太宗981薛居正宰相文惠


宋太宗982王溥宰相文献


宋太宗984石熙载执政元懿


宋太宗987沈伦宰相恭惠


宋太宗992赵普宰相忠献


宋太宗996李昉宰相文贞


宋太宗996宋琪宰相惠安


宋真宗1000吕端宰相贞惠


宋真宗1004李沆宰相文靖


宋真宗1005毕士安宰相文简


宋真宗1007魏仁浦宰相宣懿(追)


宋真宗1009赵昌言执政景肃


宋真宗1010郭贽侍从文懿


宋真宗1010王化基执政惠献


宋真宗1011吕蒙正宰相文穆


宋真宗1012宋白侍从文安


宋真宗1015张咏侍从忠定


宋真宗1017陈彭年执政文僖


宋真宗1017王旦宰相文贞


宋真宗1018赵安仁执政文定


宋真宗1018向敏中宰相文简


宋仁宗1023冯拯宰相文懿


宋仁宗1024薛映侍从文恭


宋仁宗1025王钦若宰相文穆


宋仁宗1026任中正执政康懿


宋仁宗1028张知白宰相文节


宋仁宗1028周起执政安思


宋仁宗1029鲁宗道执政简肃


宋仁宗1031马亮侍从忠肃


宋仁宗1033孙奭侍从宣


宋仁宗1034杨亿侍从文(追)


宋仁宗1034薛奎执政简肃


宋仁宗1034王曙执政文康


宋仁宗1034晁迥侍从文元


宋仁宗1034钱惟演执政思


宋仁宗1034陈尧咨侍从康肃


宋仁宗1035寇准宰相忠愍(追)


宋仁宗1035杨徽之侍从文庄(追)


宋仁宗1036李谘执政宪成


宋仁宗1037冯元侍从章靖


宋仁宗1038赵稹执政僖质


宋仁宗1038王曾宰相文正


宋仁宗1039王随宰相章惠


宋仁宗1039蔡齐执政文忠


宋仁宗1040宋绶执政宣献


宋仁宗1041王鬷执政忠穆


宋仁宗1041盛度执政文肃


宋仁宗1042晁宗悫执政文庄


宋仁宗1044韩亿执政忠宪


宋仁宗1044吕夷简宰相文靖


宋仁宗1044陈尧佐宰相文惠


宋仁宗1046范雍侍从忠献


宋仁宗1047李迪宰相文定


宋仁宗1048明镐执政文烈


宋仁宗1048章得象宰相文宪


宋仁宗1049张士逊宰相文懿


宋仁宗1049石中立执政文定


宋仁宗1049郑戬执政文肃


宋仁宗1050任中师执政安惠


宋仁宗1050张观执政文孝


宋仁宗1051夏竦执政文庄


宋仁宗1052范仲淹执政文正


宋仁宗1052张齐贤宰相文定(追)


宋仁宗1052陈尧叟执政文忠(追)


宋仁宗1052辛仲甫执政康节(追)


宋仁宗1052温仲舒执政恭肃(追)


宋仁宗1052钱若水执政宣靖(追)


宋仁宗1052宋湜执政恭质(追)


宋仁宗1052王嗣宗执政景庄(追)


宋仁宗1052任布执政恭惠


宋仁宗1053丁度执政文简


宋仁宗1055晏殊宰相元献


宋仁宗1055高若讷执政文庄


宋仁宗1056程琳执政文简


宋仁宗1056杨察侍从宣懿


宋仁宗1057杜衍宰相正献


宋仁宗1058吴育执政正肃


宋仁宗1058王尧臣执政文安


宋仁宗1059陈执中宰相恭


宋仁宗1059李昭述侍从恪


宋仁宗1060王举正侍从安简


宋仁宗1062包拯执政孝肃


宋仁宗1063田况执政宣简


宋仁宗1063庞籍宰相庄敏


宋仁宗-李若谷执政康靖


宋仁宗(?)-李及侍从恭惠


宋英宗1064余靖侍从襄


宋英宗1064孙抃执政文懿


宋英宗1065王畴执政忠悫


宋英宗1065贾昌朝宰相文元


宋英宗1066孙沔执政威敏


宋英宗1066宋祁侍从景文(追)


宋英宗1066宋庠宰相元献


宋神宗1067胡宿执政文恭


宋神宗1068吴奎执政文肃


宋神宗1069唐介执政质肃


宋神宗1070梁适宰相庄肃


宋神宗1070李兑侍从庄


宋神宗1071钱明逸侍从修懿


宋神宗1071张存侍从恭安


宋神宗1072欧阳修执政文忠


宋神宗1073王素侍从懿敏


宋神宗1073吕公弼执政惠穆


宋神宗1074邵亢执政安简


宋神宗1075韩琦宰相忠献


宋神宗1077张昪执政康节


宋神宗1078曾公亮宰相宣靖


宋神宗1079陈升之宰相成肃


宋神宗1079蔡挺执政敏速


宋神宗1080吴充宰相正宪


宋神宗1080王陶侍从文恪


宋神宗1080刘沆宰相文安(追)


宋神宗1081王韶执政襄敏


宋神宗1082徐禧侍从忠愍


宋神宗1083赵概侍从康靖


宋神宗1083富弼宰相文忠


宋神宗1084元绛执政章简


宋神宗1084赵抃执政清献


宋神宗1085王珪宰相文恭


宋哲宗1085王拱辰侍从懿恪


宋哲宗1086司马光宰相文正


宋哲宗1087孙永执政康简


宋哲宗1088韩绛宰相献肃


宋哲宗1088范镇侍从忠文


宋哲宗1089吕公著宰相正献


宋哲宗1090赵瞻执政懿简


宋哲宗1090滕元发侍从章敏


宋哲宗1090孙固执政温靖


宋哲宗1091傅尧俞执政献简


宋哲宗1091张方平执政文定


宋哲宗1093张璪执政简翼


宋哲宗1094王安石宰相文(追)


宋哲宗1094冯京执政文简


宋哲宗1094邓润甫侍从安惠


宋哲宗1095蔡确宰相忠怀(追)


宋哲宗-薛向执政恭敏(追)


按:


年份采用公历是为了方便汇总时排序,因此可能有一定的误差。未考出具体年份的,置于本朝皇帝最后。


级别曾官宰相者标“宰相”,曾官参知政事、枢密正副使、知院事、同知院事(及元丰改制后同级别官员)者标“执政”,其余获谥文臣皆标“侍从”。


宋初谥“正”者应皆为避仁宗讳回改,此表中皆改回“贞”字。仁宗朝及以后从旧。


后有改谥者只记初谥,非当时谥者加注“追”字。




通过这份表格,答主首先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与武将高等级谥号必带“武”字不同,文臣高等级谥号完全不必带“文”(虽然带“文”的也确实很多)。


下面这些人都有不带“文”的美谥:


功勋卓著的大佬类-赵普(忠献)、吕端(贞惠)、张咏(忠定)、寇准(忠愍)etc.


道德楷模的名臣类-钱若水(宣靖)、包拯(孝肃)、庞籍(庄敏)、赵抃(清献)etc.


据答主不完全统计,“文”字在谥号里的级别跟肃啊献啊敏啊差不多,被“忠”字完爆(喂)。




那么这些谥号应该怎么排序呢?


先说结论,谥号(此处特指美谥)本身没有高下之分,其高下是由第一个(或者前几个)获得这个谥号的人决定的。


南宋史家李心传在《建炎以来朝野杂记》里说:


【大臣之谥极美者有二,本勋劳则忠献为大,论德业则文正为美。】


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李先生无法解释的问题是,被李元昊揍出卵子来的范雍先生是怎么混进“忠献”序列里去的……


(当然考虑到韩琦自己也不干净,你有三川口我有好水川,谁也别笑话谁——再加上李继迁起于赵韩王姑息养奸论,这很可以……)


扯回来,最初给赵普拟谥的时候有关部门想的难道是“忠献是最高级别的谥号我要拿来给他用”吗?


显然不是,他们想的恐怕只是,“忠献”这两个字适合用来概括赵普的生平功绩。


然后给韩琦拟谥的人觉得韩琦的功业可以和赵普比肩,所以他也用了“忠献”。


然后张浚秦桧史弥远们也纷纷效仿赵普和韩琦,“忠献”起来了。


——这才是时间顺序正确的以“忠献”为宋朝文臣第一谥号的发展过程。




这些人的高下之分有绝对客观标准没有?


当然是没有的。


所以谥号级别高低的绝对客观标准当然也是没有的。


有一种说法是范仲淹乃两宋第一人,这种说法在我眼里跟王守仁乃明朝第一人差不多,我个人是不赞同的,但我尊重这么想的人。


“文正”这个谥号在明清受推崇,跟范仲淹和司马光这两个谥“文正”的人受推崇是分不开的——就像“忠献”这个谥号在宋朝受推崇,也跟赵普和韩琦者两个谥“忠献”的人受推崇密切相关一样。




单谥比双谥好的说法纯属扯淡。


我们抬头看上表,王安石这个特例先不提,其他单谥的基本都是地位(相对)不高的小官员——还有两个倒霉蛋:


官至枢密使的钱惟演(谥“思”)和官至宰相的陈执中(谥“恭”)。


老钱的事情是这样的,他去世之后,太常博士张瑰给他议谥,认为老钱虽有学问但是人品不行,按照“敏而好学曰文,贪而败官曰墨”,给他谥了一个“文墨”——老钱的家属去向皇帝哭诉这太欺负人了,最后改成了单谥“思”,而“思”呢,意思是“追悔前过”(。虽然怎么着都比“墨”强,但这个单谥哪里好了?最后老钱的家属还是想方设法给他改成了双谥“文僖”,才肯罢休。(《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五、卷一五七)


老陈的事情是这样的,他去世之后,礼官韩维给他议谥,认为老陈这么受皇帝喜欢却无作为,给他谥了一个“荣灵”(宠禄光大曰荣,不勤成名曰灵)。判太常寺孙拚觉得他太不客气了,给老陈改了一个“恭”(不懈于位曰恭)。判尚书考功杨南仲又觉得应该对老陈更客气一点,给他谥了一个“恭襄”(因事有功曰襄)。最后皇帝折衷了一下,单谥恭。可见在这里双谥“恭襄”明显是比“恭”强的,可怜的老陈233(《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九)


其实双谥比单谥强道理很简单,两个字都是美谥的话,字越多表明美德越多啊(不然你们以为皇帝谥号是怎么从唐代开始变得又臭又长的……)。




再来看“文”这个谥号。


杨亿单谥“文”,他的学生李遵勖曾经请求朝廷将杨亿的谥号改成“文忠”。虽然没能成行,但显然在李遵勖眼中,文忠>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四)


宋仁宗曾经想给一个叫王洙的小官员赐谥“文”,后来因王洙的级别本身不够拿任何谥号而中止了。可见当时“文”丝毫不高大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八六)


欧阳修最初谥“文”,常秩认为欧阳修有定策之功,应加“忠”字,故改谥“文忠”。可见在常秩心中,文忠>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三七)


当然有人(对其实我指的就是陆游)说这是常秩故意贬欧阳修的……但我觉得这只是王安石谥了“文”之后士大夫群体传出来的段子而已……否则,难道李遵勖要贬杨亿、宋仁宗要把王洙捧到天上?


于是问题来了,宋哲宗显然不是要贬王安石,而是要抬王安石。那么为什么给王安石谥“文”?


我的一个想法是,这是为了争(儒家的)道统。


韩愈谥“文”,韩愈的著名观点: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原道》)


孟子之下是我韩退之。


韩退之后面是谁?显然哲宗和他的朝廷想让王安石顶上,这其实跟让王安石配享孔庙是一个思路……


正因为如此,朱熹死后弟子要让他谥“文”,就是为了把这个道统再抢回来。


所以不是“文”地位高,才让王安石谥“文”,而是因为哲宗朝廷替王安石选了“文”,“文”这个谥号的地位才变高的。


然后才有陆游等人“文的地位最高了哦”这类的段子。




最后,第一个把“文正”抬到“谥之极美”地位的是司马光,扯一下他为什么如此推崇“文正”吧。


首先文正就是“文贞”,为了避宋仁宗赵祯的讳才改的。


否则谥法里说“四方宾服曰正”,用在人臣身上岂不很糟糕……显然是“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的释义更加正常。


举个例子,张知白去世后谥“文节”,御史王嘉言认为他“守道徇公,当官不挠,可谓正矣”,可谥“文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〇六)虽然没有成功,但这里的“守道徇公,当官不挠”,不就是“清白守节,不隐无屈”嘛。此乃“文正”为“文贞”的明证。


所以司马光如此推崇文正/文贞,根据本人之前“谥号高下是由得谥之人决定的”的理论,是因为他推崇得过这个谥号的魏征、宋璟、张说、王旦、范仲淹等人,我觉得尤其是范仲淹吧。


以上。


评论

热度(93)